close

猩球崛起(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)小題大作
選擇人類的演化前身作為突變對手,牠們只要補足缺陷便優於人類,
但對於競爭環境,卻不像海中生物(鯊魚)佔有先天優勢(海面下的黑色地帶)
畢竟,人類對於生活週遭的瞭解理當是勝於猩猩的

於是,威脅性(看似)不大,可怕的是突變,你看不慣牠們越來越像人類
而且,最終受困動物反抗的目的一樣,其實是可以和平收場的


[入圍第84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]



翻滾吧!阿信(Jump Ashin!)由輕鬆正面(戲而不謔)逐漸轉向複雜、走偏,
之後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(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)說不定,人生真的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
過程中沒刻意賣弄情緒(尤其母子情,點到為止)但還是在最後給逼出了一滴眼淚,
無關親情、朋友,而是主角自己,真的做到了!

電影充滿懷舊風:B.B.Call查話台、撞球店、Disco、戶外電影、一場遊戲一場夢、忘了你,忘了我
至於演技:彭于晏哭了幾次,在槍聲回眸一刻有feel,可惜沒等到感同身受;
倒是柯宇綸,瀟灑與落魄只在一念之間,活靈活現;而多多依然是體操男孩,陳漢典依然是狗仔孩


[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、男配角、原著劇本、原創電影音樂、原創電影歌曲]

----------

獵魔教士3D(Priest 3D)的獨特性不高,
請示教宗像《倩影刺客》都市場景像《萬惡城市》靠特效製成,
劇情則一如翻拍動漫沒啥劇情,唯有吸血鬼題材和氣氛營造、速度感吸引人

倘若前因後果描述地更完整,又不虎頭蛇尾、迴避大場面,相信「續集」會更值得期待

----------

神鬼奇航:幽靈海(Pirates of the Caribbean: On Stranger Tides)
僅改變場景、塑造新人物,其他幾乎套用以往模式,換湯不換藥,讓人看得意興闌珊
角色之間的情感層面尤其薄弱,你會冷血地看著他們心愛的對象死亡,不痛不癢

PS. 此系列好感度:1(鬼盜船魔咒)> 3(世界的盡頭)> 2(加勒比海盜)> 4 

----------

霸凌女教師(Bad Teacher)完全放大導師的私心,
不僅唯利是圖,還上課睡覺、不管學生死活,有夠靠盃

基本上都是好笑的(不屑規定、遷怒學生、隔衣做愛)只是後段開始自圓其說,
以牽強的方式幫助學生,自己的罪行也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,缺乏讓人信服的善後

另外,分手情侶(賈斯汀和卡麥隆)可以合作這麼尷尬的電影,還真是公私分明,好模範


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(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)帶我回到懵懂、幼稚的歲月:
確實,有女孩因為同儕壓力忽然不跟我好了,也確實,有群人一窩蜂愛上同一個女孩
不過青澀純愛與少男懷春只有一線之隔,我始終認為手槍打太多了(所以支持大陸版刪減手槍篇幅!)

而電影與原著的差別在於對白(大笨蛋才能追你那麼久!)及人物形象化(我馬尾控,所以是真女神)
還有結尾那場戲
有很多感動是書的延伸,與原本沒有的,驚喜

[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、女主角、新演員、原創電影歌曲]

----------

真愛挑日子(One Day)現在看來還確實與《我可能不會愛你》有幾分相似
只不過這對曖昧對象的交集始於鹹濕(一夜情)例行性的過程卻相當清淡且瑣碎,
經常是情感仍未堆積完全就趕著走下一步棋,銜接倉卒,最後更嘎然結束
怪不得只讓人記得結局


★ 賽德克.巴萊(Seediq Bale)具有使命感,也確實能讓人看見台灣電影的希望
尤其是 (上) 太陽旗:幾乎擺脫導演成名作的既定印象,
從獵殺、衝突,到襲擊、策劃,逐步醞釀革命的熱血與壯烈,真可謂脫胎換骨、精雕細琢;
可惜發展到 (下) 彩虹橋時,完全集中殺戮,
雖有片刻反映民族性的忠誠與變相壓抑,但不間斷的悲愴氣壓還是停滯的,
無法隨著超然的犧牲而得到紓解,要直到最後進軍時才得以坦然向前

所以上集是衝擊、凝聚;下集是抒發、潰堤

而兩集都很有催淚的力量,上集是血淋淋的,看著少年不經思考地對著婦女幼童全然砍殺
下集則是無可奈何的,親子分離(視下一代的年紀分為兩派:小的共死,大的要讓他毫無顧忌的前進)

至於演技,我個人認為,上集推林慶台,下集推林源傑,與(第48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)徐詣帆

[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、導演、男配角、新演員(x3)、攝影、
 美術設計、造型設計、動作設計、原創電影音樂、原創電影歌曲、原創音效]



玩咖尬老爸(The Change Up)賣的是多數人的想像:羨慕別人的生活,想交換
雖然同樣是靈魂交換,卻挑戰了不少倫理道德:好友的妻子與名利、火辣的夜生活與帥氣(?)職業

而且奇怪的是,明明是差不多的情色笑點,這次看起來卻非常幽默又不下流(所以演的人有差?)

其中又以「想像你在用大拇指玩憤怒鳥」最絕!!害我笑到引起旁人側目了


鋼鐵擂台(Real Steel)是把拳擊電影裡一路從弱雞打到搶腰帶的主角換成機器人,
過程(勢必)要先被人秒殺再另尋他路
一關一關的,把冰冷的機器人對戰營造得異常熱血,
情感部分再由真人,一路磨合、培養的父子情上場,雙線一起發光發熱

[入圍第84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]



先生你哪位(What's Your Number?)讓我愛上《驚聲尖笑》妹 -- 安娜費莉絲(Anna Faris)
雖然角色同樣是傻妹,可這回罹患了戀愛恐慌症(她的臉好適合杞人憂天)好討喜:
要在不增加上床對象的情況下尋找另一半,於是列出舊情人名單,回頭聯絡再試一次

電影就由女主角獨挑大樑,看她窘迫地配合舊情人、誇張地掩蓋情感真相
男主角反而是處處留情的肌肉花瓶,負責當她的軍師
至於最後情歸何處,好像也沒那麼重要


極地詭變(The Thing [2011])勝在怪物的形體構造,
即便出身不詳,還有「終究不明」的大型機艦
其著名的人體併構過程還是相當詭異駭人

而且電影喚醒我在國中時期曾經關注過的日本漫畫 --《寄生獸》的記憶,
尤其在寄生獸被查覺只好開頭現形,和寄生人在背後轉形怪物預備攻擊這兩部分相當類似

還有,在分辨誰是寄生人的時候,那方法,好像在哪部片似曾相識?香港水鬼片?

----------

魔球(Moneyball)如片名,是講利益為上的球團運作,
赤裸裸地充滿商業行為,消費棒球,熱血嗎?現實總是殘酷的

布萊德彼特在片中飾演獨排眾議、反向講求「報酬率」的球員操盤手,
本該渾身銅臭味,卻內斂低調地有血有肉,不居功,更顯得與眾不同


[入圍第8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、男主角、男配角、改編劇本、剪輯、混音]

----------

姊妹(The Help)的立意明顯(為有色人種發聲)但效果或許有限
第一,片中角色(話者)幾乎是女性,集體訴說案例和低調反擊(不點名的影射方式)難免有八卦味;
第二,援助者孤立無援,所愛之人選擇對立,讚賞的幾乎是旁觀者和自己人;
第三,欺壓女雇和派女郎喧賓奪主,兩人的互動皆立體生動、充滿火花,因而雙雙入圍奧斯卡女配角奬
(最後是由在片中使出最大爆點的派女郎米妮(奧塔薇亞史班森 Octavia Spencer)獲得)

[入圍第8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、女主角、女配角(x2)]

 

arrow
arrow

    goh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